close

 

大小音階 :

傳統的大小調歌曲太多了,所以我放著廣為人知的古典主義音樂家Wolfgang Amadeus Mozart(莫札特) 的音樂任由它播,然後聽到一首很不錯的作品,Piano Concerto No. 21(第21號鋼琴協奏曲),一首很歡樂的曲子,共三個樂章,是C大調樂曲,到第二樂章轉F大調行板,第三樂章再回到C大調快板。

基本上大調音樂都屬比較明亮、活潑的愉悅氛圍,這首尤以C大調為主的曲子更顯開朗,令人不禁隨著跳躍的節奏輕輕搖曳起身姿。但最讓我為之著迷的是第二樂章,輕緩優雅的旋律,沒有太快而顯得脫序的音符,也不至於慢得小心翼翼。彷彿一切都那麼自然、和諧,充實而滿足的生活、友善而平和的世界,時間悄然來、無息去,什麼都不受干擾煩憂。

小調歌曲我挑了同樣於18世紀享負盛名的古典及浪漫派代表Ludwig van Beethoven(貝多芬) 的Piano Sonata No. 8 - Sonata Pathétique(第八鋼琴奏鳴曲,悲愴奏鳴曲),他的奏鳴曲就如同本人一樣瘋狂,演奏其樂曲也許要用上比平常更多倍的力吧。這是c小調樂曲,第一樂章開頭就下一個重板,似乎是在發洩貝多芬對命運多舛的人生而沉重的嘆息。因此我還是偏愛第二樂章的降A大調柔板......,但好像要講一下小調的部分的感想,那麼樂曲進行到第三樂章,回到c小調快板。這章特別精彩,依然是震撼力十足的鋪陳,漸強漸弱的力度,有種安定不下的不穩定感,網上推薦artur schnabel的演奏最為貼切,在聽過其他演奏者的表演後,果然還是這位的詮釋最到位。從急躁浮動的心情、經過一番透徹的自我尋求,又歷經人生風霜後,茅塞頓開的思緒重新展開,彷彿對著自己說 : "就這麼做吧”,最後一個堅定的結尾仍是那樣自信。

 

12音 :

我挑了12音技法中最具代表性的Arnold Schönberg(荀白克)的作品。

12音音樂為無調性音樂,因此某些傳統樂理上不太會用到的音在此刻會顯得特別突出。這種風格的作品聽起來氣氛詭譎陰森,近乎顛狂,作曲的背景幾乎都是遭遇悲慘際運時產生的,表達在音樂上也難免令人感到壓抑沉重。

荀白克的Survivor from Warsaw(華沙的倖存者)是在二次大戰,猶太人民遭受納粹迫害下,同流著猶太血液的荀白克,將心中的悲憤藉由音樂表達強烈的不公。管弦樂團搭配男聲朗誦,孤獨淒愴的味道更顯著。沒完全聽懂句意,大略是一位在集中營中倖存者的記憶錄。這種曲調的音樂正好營造出集中營中不人道的生活,軍事化、處處充滿緊張沉重、猶太人的害怕、納粹軍官的冷酷......。最後一段男聲合唱至結尾,肅穆哀戚的氛圍更添濃厚。Moses und Aron(摩西與亞倫)是荀白克的遺作歌劇,通常作品越後期越能表現這個人對人生的領悟或態度,因此選擇這部稍微做了粗淺的見解。由男高音為主角,獨白時有種靜謐莊嚴的氣氛,鋼琴和弦樂交替演出,到男、女聲部和聲時,為表現眾人嘈雜各表意見、或者是無所適從而緊張的情緒,節奏的緊湊運用將紛亂的場景很好的呈現出來。

但因為聽不太習慣這種風格的樂曲所以其實沒有很認真聽......,但歌劇的呈現無疑影響後代在音樂劇上的多樣化,神秘悠遠的曲調被用於多部作品中。

 

印象派音樂 :

印象派由字義可解"以色彩、藝術、象徵為景,用音樂作語言",又稱標題音樂,由文字藝術體現音樂的情懷。這類風格出現在人稱浪漫之都的法國,作曲家受到文藝啟蒙影響,進而有此現代主義的開始。

我最常聽的古典樂曲就是這位,Achille-Claude Debussy(德布西)的作品,國高中每天早晨老爸送去學校的路上必聽。我個人很喜歡的德布希著名的曲子之一,Suite Bergamaqu(貝加馬斯特組曲)當中的第三樂章Clair de Lune(月光),描述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撒在大地上,在寂靜的夜晚帶來一絲撫平心靈的祥和,似明似暗的光波蕩漾,沉澱世間萬物的幻影蹤跡......。

德布希這首樂曲的創作靈感是來自象徵派詩人Paul Verlaine的同名詩作,Clair de Lune(月光) :

寂靜月光,哀愁美麗,讓鳥兒在樹叢中入夢,
使噴泉因狂喜而啜泣,在大理石像間飛騰入空。(摘自 月光)

我特別喜歡其中有一句,"他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",在頌讚愛的勝利和生之歡慶的同時,又戰戰兢兢於這似假似真的世界之歌。既然掌握不住,那就睡去,在黎明前的夜晚,再做一個好夢......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